意境幽邃 眷恋情深
发布时间:2020-09-09 | 作者:未知
——九年级语文教师郑德会执教现代诗《乡愁》侧记
本网讯 9月8日上午第 一节,九年级语文教师郑德会在九(6)班上了一节教研公开课,初中部语文组全体教师参与了听评课活动。
郑德会是一位有着30余年教龄的老教师,于2014 年8月应聘加盟合肥八一学校初中部任语文教师。他爱岗敬业,业务娴熟,精益求精,教绩突出,多次荣获表彰,是我校语文学科骨干教师。一直肩负九年级毕业班语文把关教学的重任。
郑老师本次公开课的课题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现代诗《乡愁》。系九年级上册课文,属本学期同步教学内容。
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,可见作者愁思之重.小时候,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'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;长大后,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,很难与家人相见,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,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;后来,母亲去世,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,于是作者就将乡愁比喻为坟墓;现在,由于人为的原因,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,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,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。
公开课上,郑老师充分利用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,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,首先出示相关乡土情结的图片若干,由学生看图联想对应的古诗,调动学生的记忆,激活形象思维,触发思乡之情感→导入新课→出示诗人余光中简历→师生探讨诗人创作缘由→介绍本诗创作背景→出示学习目标→学生自由谈读本诗的发现(如:结构美、语言美、音韵美、意境美……)
接着,出示本诗朗读指导,由学生自由读、指名读、听读、齐读、教师范读→划分节奏(老师示范一节),学生自悟划出其它三节朗读节奏,举一反三,最后让学生由配乐视频跟读→师生互动品析全诗。
郑老师狠抓诗歌"读”的训练,在解读意象的基础上,让学生体味诗之意境,结合时代背景揣摩每一节诗里蕴含诗人的情感,用恰当的语气,将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,读得富有节奏,末节抒发了诗人期盼祖国统一旳爱国之情,这样就把全诗的主旨推向髙潮。
课堂上,学生读得有声有色,反复咏唱,感情逐层加深,品析过程,师生互动频繁,气氛活跃,整堂课纵横发展有序,既有面的拓展,又有点的突破,课件设计精美,图文并茂,背景音频及视频画面,在学生的齐读下,感情饱满,并将本诗与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容《乡愁》对比,联系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,感悟本诗的立意之高,写得深沉含蓄又大气,较好地将爱国主题教育渗透得恰到好处。
课堂上,学以致用,活学活用,学生当堂训练,将"乡愁是什么?"写出一系列比喻句, 反馈良好。
听完本课后,初中部语文组全体教师,在就近新综合楼九年级文综办公室里,由朱主任主持,及时进行了教研评。各位同仁对本次公开课赞不绝口,认为郑老师真正上成了高水准的示范课。为初中部本学期语文教研活动拉开靓丽的序幕!(通讯员 魏兴付)

